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共享  科普教育

科普宣传:卞向阳教授《锦绣中国》开讲 与师生共叙中国近现代服饰与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7-10-23

服饰的最初功能是保暖遮体,而随着社会发展,服饰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结构,经济、政治、审美等诸多要素内置于结构之中。10月19日,卞向阳教授带来了本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第五讲,为现场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中国近现代服饰与文化传承。

  

卞向阳教授带领大家回首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进,服装史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某一时期的服装是社会诸多要素的缩影和具像表现,服饰装扮表达了某一群体及个人的社会心态和行为特征。20世纪之前的传统服饰,具有社会意义,是社会秩序和礼仪符号的体现之一。清代具有中国历史上最为繁杂的服饰制度。到了晚清时期,服装显示出西风东渐的特点,在式样、穿法、装饰上均从繁杂到简洁。民国时期的服饰具有中西并举的特点。这一时期旗袍的流行显示出中国审美观基础上的中西合璧。1949年-1979年之间,服饰审美出现平民化倾向。出现了工农干服饰,中山装、夹克衫等新特色,表现出朴素的时尚观。1979年到1999年,由于国际时尚的接纳和传统习俗的继承,人们展现出对时兴服装的向往。不同时期服饰的演变背后蕴含着人们审美的变化,彰显出时代特色和历史变革。卞向阳教授特别指出,上海开风气之先,成为时髦领袖,几近与巴黎同步。   

讲到中国服饰文化传承的机遇和挑战,卞向阳教授指出服饰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直接反映。传承发展的高级层面是将中国服饰文化的保护融入时代的发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并进行创新。目前是中国服饰文化传承很好的机遇,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认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此同时,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些传统的服饰工艺、技术面临失传。需要在其传承途径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对服装本身或其设计要素进行创新。构建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服饰文化共享平台等。

卞向阳教授为大家进一步深度剖析了中国风格的设计逻辑。中国传统服装具有程式化的宽体式样、平面化的裁剪结构、装饰性的服用材料、精致式的服装配伍和含蓄美的社会理念。中国风格的主题服装设计不等同于对于古代中国的服装和着装形式的复原。在素材选取上非常宽泛,包括服饰形制、民间艺术、中国书法绘画、园林艺术等等都可作为服装设计的素材。并且,在素材处理和设计手法上趋向于多元化而不拘一格。中国主题则是民族主题和复古主题的综合体,对中国服装界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建立于对中国文明再理解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设计手段对中国题材加以符合时尚美学的再表达,对中国因素进行符合民众心理和设计师审美意趣的再演绎,是对流行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再发展。

聆听完卞教授的精彩一课,在场师生一致认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服饰正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崭露头角,相信通过一代代中国设计师的努力,“中国风”服饰未来更将大放异彩。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城人民北路299号 东华大学 纺织大楼3051室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92326 传真:021-67792627    技术支持: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