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信息  新闻动态

[新民晚报等]东华大学邱夷平:“最潮院长”玩转网络赢得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2-09-07

[新民晚报]“最潮院长”玩转网络赢得话语权(图)

  “人生最好是早失败,常失败,英语是Fai1 ear1y,Fai1 often。这话听来有点怪,仔细想来,却不无道理。人的一生,可以是顺风顺水,也可以是命运多舛。而大多数人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和困难,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就像在城里开车一样,一路绿灯的机会毕竟不多,除非你是大人物有警车开道。”

  以上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在人人网上留下的一小部分经典妙语。这位57岁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在东华学子们眼中,他更是一个“网络达人”。邱教授平日里玩人人网、刷微博,乐于用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潮语,与“童鞋(同学)们”打成一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潮院长”、“邱老大”。到目前为止,他的人人网主页已经有2300多名好友,访问量超过75000人次。

  入门,从“打酱油”学起

  邱夷平告诉记者,其实在2009年前,他还置身“网”外。那一年,他的一门专业课《纺织材料学》在校园网上亮相,不料竟一炮打响。“原来对时下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竟有如此力量!”邱夷平从此关注网络,成为了校内网的“积极分子”。他笑着介绍:“刚注册时把好些童鞋吓到了,很多人都质疑是不是本人。我也因此有幸成为全校第一个登录校内网的院长,我想就是教授中也可能是最早的之一吧。”

  “网络达人”不是一日练就的。刚开始时,邱夷平发现自己看不懂学生们的网络语言,“那时候看到打酱油、俯卧撑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他虚心向“小盆友”们靠拢,渐渐地,他发现自己顺应了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对此,邱夷平感叹,时下,学校的育人平台很多,但被学生们认同的却不多,网络却是学生们最看重的一环,于是,这位纺织材料专家开始紧跟时代,熟悉网络用语,渐渐融入同学们的圈子。邱夷平说:“我要赢得网络话语权。”

  网络上,“邱老大”总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就业、升学、出国等等,为他们细致分析、排忧解难。他在一篇博文《我们今天学什么专业好》中写道:“工科类专业是国民经济最需要的、直接能够做出东西卖钱的专业,现在学工科的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强项,而不是到别人的强项里去和人争高低,我坚信,只有发挥自己所有专长的人,才能做得比较好。”

  文章立刻引起学子的共鸣,一同学评论道:“好帖,顶!老师说的这个问题正是大学生迷茫的地方,其实我们真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盲目地跟风。果断分享。”还有同学留言说:“老师一席话,有醍醐灌顶之效,还望老师百忙当中多与我们年轻人谈谈这样的话题,谢谢!”

  “院长不应是高高在上的”

  邱夷平在人人网上的自创日志达150篇,照片5000多张,并仍在持续更新中,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工作、生活各方面,对他来说,网络是与学子们互动的平台。

  “院长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大学里最基层的干部,就是个小队长!”他这样定位自己,也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每到学生的生日时,他都会根据网络上的提醒,向学生发送祝福,“这只是轻触一下鼠标的举手之劳,但对于收到祝福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份被关注的幸福感。”

  作为长者,他会与学生们分享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博文《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学会失败》中,他告诉同学们“Fail early”能让自己及早知道哪条路行不通,而不会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Fail often”则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他勉励大家:将你面对的每个失败和不顺看作是你必须经历的考验,这样你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一名学子给他留言:“感谢邱院,到现在,我的人生就是各种不顺纠结彷徨失败,但是谨遵教授教导,我顿时满血复活。”他回复:“同感啊。我也是常常各种不顺和失利相伴,比如刚刚有一篇论文被拒,所以想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在他的眼中,网络不仅仅是单向地教育学生,更是一块可以辩论、争鸣的土壤。网络上你来我往的辩论,只有观点的交锋,没有身份的高低,尽管有时谁也没有说服谁,但参与辩论的学生写道:“很高兴能和邱老师讨论一番!他是我们最喜欢的网络导师。”

  在前天上海市举行的庆祝教师节晚会上,邱院长笑着道出了自己“还想变得更潮一点”的愿望,原因很简单,听不懂学生的语言,你如何和他们交心?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12-09-12 记者:记者 张炯强 实习生 陈丽娟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
[解放日报]博导潮语教学生做人做事   

  他是一位多思睿智的长者,在网络上与学生谈论人生思考与感悟;他是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与学生在网络上谈笑风生,默默关怀。即使年近六旬,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博导邱夷平教授仍像一个热血青年,在网络上撰写日志,教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他用理想激励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仅他在人人网的空间访问量就达7.5万多人次。很多网友在看了他的励志文章后,感到“激情澎湃”,受益良多。

  和学生讨论“男子气”

  邱夷平教授看到伦敦奥运会上孙杨获400米自由泳冠军后一声吼,被电视评论员韩乔生称为很“men(男子气)”时,便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男儿当自强》的网络日志,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叫做“men”:“所谓的men,本人愚见是要不惧困难、勇于拼搏、敢于承担责任。男生最好不要发‘嗲’,不然会成为‘呕像’……”

  当他看到有很多学生对做课题没有动力和兴趣,什么事都要问老师;还有的学生希望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才去做科研时,他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学会科研》的网络日志,“科研是干出来的,在干的过程中,不懂了,就去向书本、文献、老师、同学请教。还有一些同学,不把心思放在科研上,整天都泡在社会活动中,俨然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喜好当领袖,久而久之就和科学渐行渐远。”

  如今邱教授的网络个人空间已有日志近200篇、照片5000多张,他把教学科研的心得、热点时事的见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都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潮语”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邱教授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学生学习很好,但是明显没有方向和目标。此外,网络上充斥了各种想法,很多学生被误导而不自知。我希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公正去看问题。”

  邱教授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位学生看了邱教授《男儿当自强》的帖子后,回复道:“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明白,柔软的环境会让人失去斗志。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意识到存在的意义。 ”

(来源:解放日报 2012-08-15 新闻晚报记者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
[新闻晚报]网上写文教学生“如何做人” 博导成校园网络红人

    他是一位多思睿智的长者,在网络上与学生谈论人生思考与感悟;他是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同学生在网络中谈笑风生,默默关怀。即使年近六旬,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院长、博导邱夷平教授仍像一个热血青年,在网络上撰写日志,教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他用理想激励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仅他在人人网的空间访问量就达7.5万多人次。很多网友在看了他的励志文章后,感到“激情澎湃”,受益良多。 


网上和学生讨论什么是“men”

    邱夷平教授是东华大学的教授,也是该校极具影响力的名人,很受学生欢迎。而他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他是纺织领域的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更因为他是一位颇受学生追捧的校园网络潮人。

    当他看到奥运会上孙杨获400米自由泳冠军后一声吼,被电视评论员韩乔生称为很“men”时,联想到现在很多男生缺乏男子气概,便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男儿当自强》的网络日志,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叫做“men”:“所谓的men,本人愚见是要不惧困难、勇于拼搏、敢于承担责任。男生就是最好不要发‘嗲’,不然会成为‘呕像’……”

    当他看到有很多学生,对做课题没有动力和兴趣,什么事都要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去钻研;还有的学生,希望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才去做科研时,他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学会科研》的网络日志。他在日志中指出,“科研不是读死书读出来的。科研是干出来的,在干的过程中,不懂了,就去向书本、文献、老师、同学请教。做一个有心人,比什么都重要。还有一些同学,不把心思放在科研上,整天都泡在社会活动中,俨然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喜好当领袖,不善于研究科学和工程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和科学渐行渐远。 ”

    当他看到很多学生经历挫折而受打击,诸如考研失利、毕业课题难选、实验做无用功等,邱教授写下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学会失败》的日志,让大学生们知道其实很多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从荆棘丛中走出来的,所以年轻人要敢于失败,不怕失败。

最初希望提高学生英文水平

    类似的帖子有很多。如今邱教授的网络个人空间已有日志近200篇,照片5000多张,他把教学科研的心得、热点时事的见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都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潮语”表达出来,每到节日、学生生日,还会在网上发祝福,从未遗漏。邱老师的空间访问量已近七万人次。很多日志被阅读过几千次,转载上千次,“影响因子”可谓高得惊人。

    说起开始写网络日志的缘由,邱教授透露,“那是2009年4月,我开了一门《纺织材料学》双语课,教案思路全部借鉴自美国,课程也基本都是用英文讲,对学生来说很有挑战。助教告诉我,学生在网上对这门课议论很多,我很好奇,就开通了人人网账号。后来觉得,既然开通了账号,总要露露面,便尝试着发了第一篇日志。 ”第一篇日志是全英文的,内容是关于“什么东西对你最重要”,初衷是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帮学生练练英文,而这个类似民意调查的话题,吸引了很多学生回复,“我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但是我渐渐发现网络是一个和学生建立联系的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了解学生,有利于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开展。 ”

信息时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邱教授工作很忙,但在网络上发文章跟帖,已经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事,没时间就在乘车的时间写、在深夜工作结束的时候写。由于邱教授曾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近20年,丰富的职业和人生经历,让学生十分信服他的观点,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如果说在网上写日志,一开始是为了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交流,那么后来便渐渐成为一种身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 ”邱教授说,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他愈来愈感受到现在的大学生和他那时大不相同,“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我们那时候读大学时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学生学习很好,但是明显没有方向和目标。此外,我愈来愈深深感到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能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网络上同时还充斥了各种想法,人人都赞成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多时候学生被误导了而不自知。 ”

    邱教授以最新完成的网络日志《有关奥运的种种争论之我见》举例,现在网上有些不负责任的评论,抨击中国举国体制培养奥运选手,这是一种谬论。在他看来,举国体制适合中国国情,让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出头,而在美国贫困家庭的孩子根本连教练都请不起。此外,要想收获成功,所有运动员都是非常刻苦的。他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为了成为奥运选手,每天早上6点在妈妈的陪伴下去游泳馆练习。 “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我希望通过写网络日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公正去看问题,而不是光看到一件事情的负面。 ”

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邱教授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位学生在看了邱老师《男儿当自强》的帖子后,回复道:“有时在想时代的发展,除了带给我们便利的生活,还带来了什么?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便利的生活虽好,但柔软的环境只会让人们失去斗志。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意识到存在的意义。无论男女,都当自强! ”

    邱老师的做法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网友“尧魅伊生”评价邱教授时说,“育人的关键,是如何引导现在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傲人生长。出淤泥而不染、坚持不懈、刻苦钻研。这些老人说的话,是该拿起来好好学习学习了。 ”

    导师言传身教,学生见贤思齐。邱教授说,他在叙写日志、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生命质量得到了升华。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12-08-14 记者:张骞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
[青年报]东华大学育人明星和学生探讨“man”

  本报讯 当看到奥运会上孙杨获400米自由泳冠军后一声大吼、被电视评论员韩乔生称为很“man”时,东华大学的教授、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忍不住在网上和学生讨论起什么是“man”。

  于是,他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男儿当自强》的网络日志,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叫做“man”:“所谓的man,本人愚见是要不惧困难、勇于拼搏、敢于承担责任。男生就是最好不要发‘嗲’,不然会成为‘呕像’……”

  贴近学生的言语,吸引了很多网友加入探讨。事实上,邱夷平经常由小事有感而发。比如,当他看到有很多学生,对做课题没有动力和兴趣,什么事都要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去钻研时,他撰写了《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之学会科研》的网络日志,提醒学生“科研不是读死书读出来的。科研是干出来的,在干的过程中,不懂了,就去向书本、文献、老师、同学请教。做一个有心人,比什么都重要。还有一些同学,不把心思放在科研上,整天都泡在社会活动中,俨然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喜好当领袖,不善于研究科学和工程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就和科学渐行渐远……”

  人生都会遇到挫折,诸如考研失利、毕业课题难选、实验做无用功等等,这些打击对于刚离开家的大学生而言,算是“重创”。邱夷平曾写下一系列《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的日志,让学子知道其实很多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从荆棘丛中走出来的,所以年轻人需要“Fail early,fail often”,需要练就强大的内功。

(来源:青年报 2012-8-16 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段然 邱登梅)
----------------------------------------
[中国经济网]E空间的灯塔——记东华大学邱夷平教授

    中国经济网上海8月8日讯(记者李治国)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问和品德自然要好,性情更要好,真诚、幽默、言传身教。东华大学就有这样一位关爱学生的校园育人明星……

    他就是东华大学的教授、纺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邱夷平。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他是纺织领域的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更因为他是一位颇受学生追捧的校园网络潮人。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

    邱老师的网络个人空间有日志两百多篇,照片五千多张,他把教学科研的心得、热点时事的见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都用我们喜闻乐见的“潮语”表达出来,每到节日、学生生日,还会在网上发祝福,从未遗漏。邱老师的空间访问量已近七万人次,好友两千多人,好友除了东华师生,还遍布世界各地。很多日志被阅读过几千次,转载上千次,“影响因子”可谓高的惊人。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近20年,丰富的职业经历,让邱老师跟学生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在网络上发文章、跟帖,已成为邱老师每天必做的事之一,没时间?那就在乘车的时候写、在深夜工作结束以后写。青年教师这样评价邱夷平:他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网络的世界思考人生;他是一位肝胆相照的挚友,在博客上默默关怀。邱老师则说,他是在叙写日志、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生命质量得到了升华。

    线上的热烈反响源于线下的深入参与

    学生的疑问每帖必回,邱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了学涯全过程,其中,援疆日志系列就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老党员,邱老师已连续两年亲自发起并带队到新疆50余家纺织企业进行调研和技术服务,切实为新疆的纺织服饰产业升级出力,最终团队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并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从招募、组建到出征,邱院长都用网络日志全程记录,“援疆”这个词,通过网络空间,呈现出一个个形象的画面和具体的活动。援疆团的经历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在援疆的路上,原来有那么多老前辈,吃过千般苦头,闯过万重难关,大家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了意志,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导师言传身教,学生见贤思齐。如今,邱老师的学生陆续在科技创新上崭露头角,博士生姚澜、徐荷澜、许福军,获得了上海市科创杯一等奖;本科生在SCI上发表毕业论文……成绩的背后,是邱老师给予学生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做论文的前期,他围绕“如何进行毕业设计”“如何进行文献搜索”等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花大量时间与每个同学探讨实验的方案和结果,安排了频繁的英语学术交流,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邱老师的课上,学生想开小差?不敢,下一个就点你的名,让你回答问题;怕考试?不会,一学期考三次,避免发生“一考定生死”的“杯具”……这些点滴过程,他都会在网络空间里分享。

    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人生都会遇到挫折,诸如考研失利、毕业课题难选、实验做无用功等等,这些打击对于刚离开家的大学生而言,算是“重创”。邱老师曾写下一系列《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做事》的日志,让我们知道其实很多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从荆棘丛中走出来的,所以年轻人需要“Fail early,fail often”,需要练就强大的内功。

    邱夷平将思政教育嵌入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导向,利用海宝一代寻求共鸣的心理,真正达到了“有话愿意说,说了有人听,听了能够做”的境界,连续多次荣登“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榜。

    如今,邱老师犹如E空间的一座灯塔,吸引、凝聚和培育着年轻学子们。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2年08月08日 记者李治国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
[中国纺织报]东华大学邱夷平教授:为新疆培养人才义不容辞

  近日,东华大学援疆暑期实践团开赴南北疆多个地区,以“发扬兵团屯垦精神,振兴新疆纺织行业”为主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为新疆纺织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搞好这次活动,东华大学从今年4月起就开始挑选人员。经多轮选拔,此次共招募博士生5人、硕士生16人、本科生27人,还有带队老师7人、技术指导老师3人。此次活动期间,实践团在沙漠学府塔里木大学举行了“共承东华精神,再传塔大底蕴”主题交流会,商讨高校间合作;在阿拉尔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等单位交流,了解阿拉尔市纺织企业发展情况,签署了《东华大学阿拉尔市纺织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走访了联发、鲁泰、华孚、雅戈尔等在阿拉尔市投资的企业,与纺织企业建立交流平台;同时还对鲁泰、联发等企业员工提供维汉双语培训,建立企业技术推广试点等。此次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被申报为全国暑期重点项目之一。

  网络日志记录援疆之旅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邱夷平曾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在美国生活了18年后,和妻子一起毅然回国。作为一名老党员,邱院长早在2011年春天就发起组织东华大学援疆暑期实践团,并带队到新疆46家纺织企业进行调研和技术服务,开展研究课题4项,完成轧棉和纺织产业调研报告2个,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兵团科技局重点支疆科研项目1项,援疆暑期实践团队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从招募、组建到出征,邱院长都用网络日志全程记录,“援疆”这个词贯穿始终。

  今年,邱夷平继续组织援疆暑期实践团,为新疆的纺织服饰产业升级出力。他向我们介绍说:“新疆棉花资源丰富、具备产业规模,国家又大力支持,但苦于技术支撑不足,本地科研力量较弱。可以说,发展新疆纺织业,除了技术和人才,什么都不缺。东华大学作为中国纺织最高学府,理应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新疆纺织业的发展培养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深入企业一线教与学

  在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实习的科研培训小分队对企业员工进行了培训。培训由援疆团的老师、技术顾问授课,包括东华大学的汪军和张初阳两位老师,学员为鲁泰的一线技术骨干。

  汪军老师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汪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讲起课来生动风趣又不失严谨。他讲的题目是《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分析及生产技术改进》。为了能让企业技术人员获得足够的信息,汪老师特地把在培训班上没时间讲的关于生产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拷贝给大家,作为日后的参考。

  张初阳老师讲的是产业用纺织品应用及现代织造土工布的应用领域及功能,根据不同分类,张老师详细介绍了土工布过滤等方面的功能。张老师结合学员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纺织领域的各种细节问题。

  夏克尔老师此次主要为维族技术人员讲解专业知识。大家与夏克尔老师积极交流,问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看得出,学员们都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援疆团的部分成员则注重在一线实地学习,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上。他们认真观察,虚心向工人师傅求教,希望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给出可行性建议,为工厂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技术改进和产量提高作贡献。

  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和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杨其教授一起考察了以生产环保型非织造无水印花地毯及系列家居用品为主业的新疆美斯数码印花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新疆产学研洽谈会暨院士企业行活动中,两位教授分别代表各自的学校与新疆美斯数码印花公司总经理万林权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就研发环保型非织造装饰毯,共同建立“环保型聚酯非织造装饰工程材料与设计研究工程中心”等项目进行合作。今后,三方将利用东华大学、新疆大学的技术成果,由新疆美斯数码印花公司提供相关资金,共同研发非织造装饰材料成型技术、专用环保染料技术、无水印染关键技术装备等项目,切切实实地为新疆纺织企业的发展出力。


(来源:中国纺织报 2012年8月20日 作者:杨维骅 通讯员:段然 邱登梅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城人民北路299号 东华大学 纺织大楼3051室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92326 传真:021-67792627    技术支持: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