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信息  新闻动态

四十载初心如磐,扎根纺织智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记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纺织学院教授陈南梁

发布时间:2023-09-11

纺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专业,有很深的内涵和外延。现代纺织不再是传统的穿衣织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纺织领域扎根教学和科研近四十载,陈南梁教授始终初心不改,将纺织学科特色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咬定纺织智造不放松,打造产业用纺织品创新高地,不断将论文和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和浩瀚星辰中,为党和国家培养卓越纺织人才。

 (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

上世纪 60 年代,陈南梁出生在上海奉贤南桥。其父亲因得知南桥古时曾叫“南梁”,带着孩子日后能成为栋梁之才的美好希冀,父亲给他取名“南梁”。1984年,作为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前身)针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陈南梁留校任教,迄今已有近40个年头。如今的他作为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的带头人,拥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头衔,也曾获“改革开放四十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杰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四十年间,他扎根纺织领域,在细纱经纬之中编织纺织强国梦。

创新引领,让纺织与航天“燃”出火花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3,2,1,点火!”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那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陈南梁至今仍历历在目,当大家都在为祖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进步而欢呼雀跃时,陈南梁收获的却是双重喜悦。“从我们2006年拿出产品,到历经5年高可靠性测试之后,‘天宫一号’终于在太空展开双翼。当解说员说到‘这次的太阳能帆板是用类似于渔网的新型材料制作’的时候,那种激动、自豪和兴奋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陈南梁激动地说,“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一大步,同时也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走向太空的一大步!”

(陈南梁与科研团队讲述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金属网背后的故事)

五年的攻关与打磨,从无到有,陈南梁带着团队跑工厂、做测试,甚至自主设计制造专用整经和经编装备……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创新,终于自主造出了这块国外报价昂贵且不肯对华出售的太阳能帆板。陈南梁也因为他那股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劲儿赢得了航天界的认可和尊重。如今,航天人遇到一些相关难题,都会想到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陈南梁。

 (陈南梁在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自从与航天结下不解之缘,陈南梁带领团队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创新纺织经编技术,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突破一项项“不可能”,刷新一次次“新高度”,踏上了一条国家航天使命必达的攻关路。2018年,团队科研成果助力中国“北斗”飞天,陈南梁带领团队历时十年攻克开展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金属网科研难关,为“北斗”“天通”“鹊桥”等高性能卫星撑起太空伞,极大地提高了卫星的通讯能力,开创了我国卫星天线金属网自主国产化的历史。2023年,陈南梁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卫星“编织”高科技天线关键材料,创新开发的“极细金属单丝网状织物‘微张力’编织技术”,让高轨卫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既能看得广、看得细,还能看得快、看得清。

(陈南梁团队为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编织”新型超轻反射面材料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

“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纺织与航天的奇妙缘分正是创新驱动使然。”在东华大学这所纺织特色高等学府里,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正在国家创新驱动的改革浪潮中悄然实现着现代纺织的“华丽转身”,陈南梁等一批纺织领域的好老师们躬身力行勤耕耘,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征程中书写着东华纺织人的初心与使命。

初心不变,为党和国家培养卓越纺织人才

 (陈南梁教授与00后纺织学院新生讲述纺织发展与初心担当)

9月8日下午,在东华大学锦绣会堂,一场以“知纺织重任、做好新纺织人”为主题的新生开学第一课正在进行中。台上的陈南梁教授正在与刚刚入学的纺织学院00后“新生力量”侃侃而谈。“同学们,我是1980年进入的中国纺织大学,可以算是你们的学长。”陈南梁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与新生的距离,他说,现代纺织已经大变样,是可以“上天入地”的纺织,它可以运用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同学们,在纺织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希望你们作为东华新纺织人们‘不忘初心’,坚持为纺织专业的发展献出一份力,‘敢为人先’,成为纺织行业的‘挺膺担当’。”这份来自陈学长的谆谆嘱托,久久回荡在每一位新纺织人的耳畔……

 (陈南梁教授指导学生)

蒋金华是陈南梁教授的学生,19年前这个毛头小伙初入东华校园,跟着导师陈南梁一起学习纺织学科专业知识,开展产业用纺织品的科学研究,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陈南梁高性能纺织结构柔性材料创新团队的骨干力量,在航天级纺织品应用领域发挥专业特长……在蒋金华眼中,导师陈南梁亦师亦友,与青年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时,随和的陈南梁就是团队里的大家长,他经常鼓励学生们要有创新思维,要敢想敢闯,不要怕犯错,“陈氏课题组”也在这样一种温暖和谐的家庭般的氛围中培育出一位位杰出的纺织人才。他们中有的去了上海商飞、美国GE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有的进入行业领导部门,有的入职国内兄弟院校,也有很多同学自主创业取得成功。

(陈南梁教授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中,与大中小学生分享东华纺织智造助力航空航天发展的故事)

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一名教授,目前陈南梁还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他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施学生、教师和评价综合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以教学为核心、教师为主体、学生创新为驱动的教学、教师、管理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新工科背景下的纺织工程专业“针织学”的基础教学,提升纺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听了陈老师的课,你会一下子打开格局!”这是学生对陈老师的课程评价。正如同学所言,陈南梁在课程教学中尤其注意绪论和前言的引导。“国家发展战略”“纺织行业发展历史和趋势”“未来纺织应用前景”等这些融合了政治、经济、历史等元素的课程内容是同学们正式进入纺织专业学习的“开胃菜”,有的同学从筚路蓝缕到衣被天下的纺织工业发展中读懂了“爱国情怀”和“改革创新”,有的同学从现代纺织万物可织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责任担当”和“开拓创新”……陈南梁在教书育人中始终坚信心怀“国之大者”,方为“国之栋梁”,他将初心使命和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激励大学生要志存高远、信念坚定、刻苦勤奋、博学多识,要心怀纺织强国梦想,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卓越纺织人才。

未来可期,用纺织智造跑出“领跑”姿态

“现代中国纺织的发展必须朝着精细化、科学化发展,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走过了陪跑、跟跑的阶段,未来可期,我们要做未来纺织发展的领跑者。”陈南梁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中国纺织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改变以前那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加大智力的投入。未来纺织学科的创新,要为国家和老百姓做的更多。而对于这个目标,只要我们敢想敢试,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陈南梁教授与课题组成员一起交流纺织前沿发展)

陈南梁教授一直坚持“纺织智造”这四个字。他一直对学生们说,对于一项技术,你要坚持,要连续不断地去研究它。只有坚持不懈探索,才能实现“从无到有”。陈南梁在科研领域的这股韧劲儿,为他赢得了一次次突破,目前世界近70%的风电叶片增强材料都由我国生产,这是纺织业高利润的领域之一,这背后就离不开陈南梁团队的科研攻关。陈南梁团队还持续在生物医学领域、工业能源领域、交通建筑领域等探索纺织智造的妙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研的项目当中,有50%是关乎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生物医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的方面。小到抗菌口罩、吸湿排汗服装、可降解缝合线、人造血管等,大到过滤钢厂等高温行业的工业废弃材料、航天服、深海绳缆、高铁的车身车壳等,高科技产业用纺织品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取代原来的材料,在新能源、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国计民生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织造”到“智造”,陈南梁在纺织领域潜心耕耘了近四十年,纺织承载了他青春的记忆,也映照着他奋斗的足迹。纺织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全新活力,让他看到了未来纺织人奋斗的目标,“柔性太空舱”“火星居住舱”“组织工程人工脏器”……那将是一幅浩瀚壮阔的新画卷,展现出纺织行业无限的前景和潜力,让他满怀热忱和期许……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城人民北路299号 东华大学 纺织大楼3051室
 邮编:201620 电话:021-67792326 传真:021-67792627    技术支持: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